日前,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在市场上推出了一款“新热量纳米绒”的防寒服,据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这款集聚高科技与时尚的全新产品采用了“纳米咖啡碳纤维”这一环保科技材料,能够比一般羽绒、普通棉等传统材料升温5℃,如此特性引得不少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纳米绒”究竟是不是一种高科技物质,是否如其所宣传的具有更好的保温效果呢?中国羽绒工业协会表示:对此持怀疑态度。
标签压根儿就不该这么标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专程到美邦专卖店找到了一件“纳米绒”产品,据产品标签内容显示,产品名称被归类为棉服,成分一栏标注为:“面料:100%锦纶;里料:100%聚酯纤维;填充物:聚酯纤维/蓄热、改性聚酯纤维。”
美邦品牌中心市场部叶桦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纳米绒”产品的填充物采用了“纳米咖啡碳纤维”这一环保科技材料。但是记者在标签中又单单不见这一成分,反而是“聚酯纤维/蓄热、改性聚酯纤维”十分惹眼,那么这所谓的“蓄热、改性”说的又是一种什么物质呢?据销售人员介绍,自己并不清楚,猜测应该就是纳米咖啡碳纤维的另一种叫法。
中国羽绒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蔓告诉记者,从来没有听说过“纳米咖啡碳纤维”这个概念,也没有见过这种标注方式。
据江苏检验检疫局纺织工业产品检测中心副主任邓瑾介绍,单从标签上看,美邦的这款产品就不符合FZ/T 01053《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的规定。“聚酯纤维/蓄热、改性聚酯纤维中,蓄热和改性不属于规范的名称,根据标准要求是不允许这样标注的。”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国家标准的第5部分“纤维含量和纤维名称标注原则”中规定:纤维名称应使用规范名称,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天然纤维名称采用GB/T11951中规定的名称,羽绒羽毛名称采用GB/T17685中规定的名称,化学纤维和其他纤维名称采用GB/T4146和ISO2076中规定的名称;对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中没有统一名称的纤维,可标为“新型(天然、再生、合成)纤维”。
也就是说,抛开“改性聚酯纤维”是否就是“纳米咖啡碳纤维”、是否具有保温效果不议,光从标签上说,“蓄热、改性聚酯纤维”就是自己造出来的概念,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试验图谱究竟有没有说服力
在美邦的宣传材料中,有一张试验图谱,并配有说明“在相同时间及热源照射下,有着与90羽绒相同的保暖度,比其他产品温度平均高5℃以上”。美邦宣称,独家采用创新咖啡碳纳米能量层,热源传导科技吸收外部热源,瞬间转化为热能导入体表,快速升温,持续蓄热。
对于这一说法,姚小蔓认为从描述中可见试验漏洞百出。首先“90羽绒”的正确表述应该为“绒子含量为90%的羽绒”。其次,根据图谱显示,“纳米绒”并没有持续升温,而是在8分钟左右的时候呈现下降趋势。再次,实验通过热源照射,与防寒服的穿着规律不符,因为人体穿着防寒服时,外界的温度应该比较低,实验应该测试的是保温效果而不是升温效果。
最后,对于“纳米咖啡碳蓄热纤维形成封闭式气囊,能有效锁住热量”的说法,姚小蔓表示,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航天服装的保暖材料,价格昂贵,以“纳米绒”一件“399元或499元”的价格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那么“纳米绒”在上市之前是否对其蓄热的效果和改性聚酯纤维的特性进行过国家相关部门检测呢?记者采访美邦时被告知,“纳米绒”的研发机构属于商业机密,不予回复。叶桦对记者表示,美邦一向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产品均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和检测,产品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姚小蔓对于美邦试验是否得到专业机构认可的质疑,也没有获得明确答复。
纳米填充物使用不当对人体有害
随着纳米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取得成功,不少企业对这一概念愈发情有独钟,那么纺织领域对纳米技术的应用是否得当呢?由于没有得到美邦的明确回应,专家只能通过现有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
据化纤行业专家介绍,纳米级的纤维材料与化纤的结合并不紧密,属于分子级的结合,固着性很低,“一洗就掉”。如果“纳米绒”真的采用了0.3~0.5微米(100纳米级)的纳米粉体,那么很可能会阻塞毛孔,对人体造成危害。“最低是红肿、发炎、瘙痒,如果含有重金属,还会对人体产生其他伤害。”
“聚酯纤维的成本是每公斤7元,含绒率90%的羽绒的售价是每公斤450元左右。”姚小蔓表示,“纳米绒”实际上就是聚酯纤维,商家无非是在寻找一种宣传噱头,把聚酯纤维往“纳米”和“绒”上靠,还直接和羽绒进行比对,目的就是为了偷换概念,把廉价的蓬松棉添加上“科技、天然”的概念,欺骗消费者。
姚小蔓认为,美邦没有把权威部门对改性聚酯纤维的特性和传统蓬松棉的区别检测结果公布给消费者,没有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产品信息,使消费者产生歧义,有误导消费者的倾向与嫌疑,是对市场和消费者不负责任的表现。
“纳米绒”究竟是技术创新还是噱头创新,各界期待美邦正面回应。